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,想必都有过这样的无奈时刻: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,在社交方面开始和我们 “对着干”。想让孩子多参加家庭聚会,他却一脸厌烦地拒绝;看到孩子和一些我们认为不合适的人交往,忍不住唠叨几句,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耐烦甚至顶嘴。这 “社交叛逆” 就像横在亲子之间的一道沟,让家长们头疼不已。作为一个 46 岁,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妈妈,我可是深有体会,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其中的门道。
孩子 “社交叛逆” 初现
记得有段时间,儿子庆庆放学回家越来越晚,问他去哪儿了,总是含糊其辞。后来我才发现,他和一群不爱学习、喜欢在街头闲逛的孩子混在了一起。我着急啊,想着得赶紧把他拉回来,别被带坏了。于是,我苦口婆心地劝他,跟他说这些朋友可能会影响他的学业和未来。可他呢,不仅不听,还说我不懂他,说那些朋友对他好,能理解他。那一刻,我真是又气又急,血压都快上来了。
我相信不少家长都和我有过类似经历。我们担心孩子交友不慎,是出于对他们的爱和保护。毕竟青春期的孩子缺乏判断力,容易受到不良影响。但孩子却觉得我们在干涉他们的自由,他们渴望独立社交,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交朋友。这种认知上的差异,就容易引发亲子间的矛盾。
“社交叛逆” 背后的原因
展开剩余69%其实,青春期孩子出现 “社交叛逆” 并非偶然。从孩子的角度看,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,迫切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,能够独立做出选择,包括选择朋友。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,在同龄人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。就像庆庆,他觉得和那些朋友在一起,能获得一种在家庭中得不到的自由和认可,所以才会对我的话充耳不闻。
从我们家长自身找原因,有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能过于专制,习惯替孩子做决定,没有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。比如,当我们看到孩子和某个我们不喜欢的人交往时,可能反应就是直接禁止,而没有耐心去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和对方在一起。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,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,更加坚定地站在我们的对立面。
家长的应对策略
明白了原因,咱们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。首先,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。当发现孩子和我们不认可的人交往时,别急着发火,找个轻松的氛围,像朋友聊天一样,问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和这个人做朋友。也许孩子会说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理由,比如对方很有正义感,或者在某方面很有才华。通过倾听,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,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,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。
就拿庆庆的事来说,在一次心平气和的交谈中,他告诉我,那些孩子虽然学习不好,但很讲义气。有一次他在学校被高年级同学欺负,是那些朋友帮他解了围。听到这些,我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他们的判断太片面了。于是,我和庆庆一起分析,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对自己有益的,既能在困难时互相帮助,又能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鼓励、共同进步。
其次,要给孩子一定的社交空间。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刚学会飞的小鸟,渴望自由翱翔。我们不能把他们抓得太紧,要相信他们有一定的判断能力。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放手不管,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。比如,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社交规则,像晚上几点前必须回家,不能参与哪些不良活动等。让孩子在规则内自由地发展社交关系,这样既能满足他们对独立的渴望,又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。
我们要以身作则,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社交榜样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会不自觉地模仿我们的行为方式。如果我们在社交中真诚待人、乐于助人,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,懂得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。同时,我们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社交活动,如公益活动、文化交流活动等,拓宽他们的社交圈子,让他们结识更多优秀的朋友。
走出 “社交叛逆” 困境
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引导,庆庆慢慢疏远了那些爱闲逛的朋友,开始和一些学习成绩好、积极向上的同学交往。他不仅学习成绩有所提高,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。看到他的变化,我由衷地感到欣慰。
青春期孩子的 “社交叛逆” 并不可怕,只要我们家长用心去理解他们,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,就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,建立健康良好的社交关系。
科思妈妈,真懂妈妈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涌融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